【资料图】

7月15日,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成功为一名帕金森病患者实施了脑起搏器手术(DBS)。该手术的开展,标志着滨医附院神经外科对帕金森病的治疗取得新突破,将为更多帕金森病患者带来福音。

“身体活动僵硬,右手颤抖,生活不能自理……”68岁的王先生(化名)患有帕金森已经长达6年之久,前期通过口服药物治疗,还能控制,但近两年症状明显加重。“现在右手抖得连吃饭都成问题,夜里也抖得睡不着,全家人都休息不好。”王先生老伴介绍说,王先生还有严重的便秘、抑郁等症状,严重影响生活,家人都心急如焚。几番打听入住滨医附院神经外科就诊。

术前运用计算机设计手术治疗靶点

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团队由医务处副处长、神经外科副主任刘鹏飞牵头,与神经内、外科专家陈金波、王雪贞、王洪财、李泽福等教授组成帕金森病团队进行了全面评估,认为该患者诊断明确,符合DBS手术指征,并为患者制定了完善的DBS手术方案。DBS手术对神经外科医生要求很高,治疗帕金森病手术成功的关键,是要在丘脑底核的核团内精准植入刺激电极,这个核团位于大脑深部并只有一粒花生米大小,而且还要在特定的部位才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,哪怕埋入起搏器的位置相差1毫米,效果就会打折扣,严重的还会损伤神经细胞,所以需要神经外科手术医生掌握精准的植入技术和手术技巧。

手术中

7月15日,神经外科团队仅用时2个多小时就顺利完成了手术,术后王先生的症状已缓解80%。术后CT融合后显示电极位置与术前规划位置完全重合。三周后将正式开机启用脑起搏器,届时王先生的肢体抖动等症状将会得到显著改善。目前患者已顺利出院。

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李建民教授介绍,帕金森病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,药物治疗是前期帕金森病的首选手段,但对于中后期患者药物疗效逐渐下降,会出现“运动并发症”(开关现象、冻结步态症状)、药效时间缩短、“异动症”(手、脚、头、颈等部位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)等状况。此时,患者可选择脑起搏器手术(DBS),通过将电极植入大脑的特定部位并发送电脉冲,调控神经系统活动,起到治疗作用。此手术的优点是微创、安全、有效,临床应用已超过30年,是目前帕金森病的首选外科治疗方法。滨医附院已探索形成了神经外科、神经内科、康复科和麻醉科多学科密切合作的帕金森病综合诊疗模式,更加有利于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和优化治疗。(张涛)

责任编辑:瀚海


关键词: